秋分,昼夜均而寒暑平,
阴阳相伴,天清林叶拟辞条。
自秋分始,天气由热转凉,
白昼渐短,夜幕降临愈发早。
《晚晴》
唐·杜甫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标志着秋天的深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秋分,八月中。解见春分,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1]。《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故称为“秋分”。
在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随着北半球逐渐步入昼短夜长的模式,气温逐渐降低,气候变得干燥。在这个收获的季节,人们不仅庆祝丰收的喜悦,也注重养生保健,以适应季节的变化。古人有云:“秋分吃秋菜”,这不仅是民间智慧的结晶,更是养生之道的体现。秋菜,如莲藕之清雅、山药之温润,皆是秋季餐桌上的佳选,它们不仅丰富了味蕾,更以其独特的滋阴润燥之效,呵护着人们的健康。《本草纲目》谓山药有“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阴”之功效。
【山药炖排骨】
材料:山药300克,排骨500克,生姜3片,枸杞子适量,盐少许。
做法:先将排骨洗净,焯水去腥;山药细心去皮切块,生姜切片备用。随后,将所有食材温柔地置于炖盅之中,加入清水,武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炖,直至排骨骨肉酥烂,山药软糯入味,最后撒上枸杞子,加盐调味,一锅色香味俱全的山药炖排骨便完成了。这道菜不仅暖身养胃,更兼具补脾益肺、益肾固精之功效,是秋分时节不可多得的滋补佳品。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山药Dioscorea oppositaThunb.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除去须根和外皮,干燥。【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脾、肺、肾经。【功能与主治】补脾益肺,益肾固精。用于脾虚食少,大便溏泄,白带过多,肺虚喘咳,肾虚遗精,虚热消渴[2]。
《秋分前二日月下作》
清·胤禛
露湿天阶夜景赊,湘帘高卷树栖鸦。
寒蛩唧唧吟深砌,曲沼盈盈涨浅沙。
风度桂丛香馥郁,月穿竹篽影横斜。
襟怀凄爽秋将半,落叶萧萧菊欲华。
正如胤禛笔下所描绘的“风度桂丛香馥郁”,秋分时节那桂花的香气穿透了秋夜的微凉。“秋分后,寒气生”,此时气温逐渐下降,气候变得干燥,人们容易感到手脚冰凉、关节不适。
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温燥”,秋分的“燥”是“凉燥”。而在这“凉燥”渐浓的秋分时节,桂枝以其辛甘性温之性,成为我们抵御秋寒、调养身体的佳选。桂枝茯苓汤,便是将桂枝的温通之力与茯苓的利水渗湿、白术的健脾益气、甘草的调和作用相结合,再添生姜发汗、红枣补中,共同构成了一道温润滋补的药膳,特别适合体质偏寒、阳虚者在秋分时节食用。
【桂枝茯苓汤】
材料:桂枝10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甘草5克,生姜3片,红枣5枚。
做法:将所有材料洗净,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
需要注意的是,桂枝药膳适合体质偏寒、阳虚的人食用,而阴虚火旺、热病初期的人群则应避免食用。
桂枝: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PresI的干燥嫩枝。春、夏二季采收,除去叶,晒干,或切片晒干。【性味与归经】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功能与主治】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2]。
参考资料:
1.《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元·吴澄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年版
供稿:海南省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服务中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及电子书
审改:林凯、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