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药品

【品诗“食”药】藏在二十四节气美食中的中药——处暑篇

2025-08-21 16:17 来源: 【字体:  



处暑,七月中。

处,止也,

暑气至此而止矣。

秋风渐起,凉意袭来,

炎夏终将渐行渐远。


《咏廿四气诗·处暑七月中》

·元稹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

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

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


处暑的到来,意味着暑气逐渐消退,秋意渐浓。《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处暑不同于小暑和大暑,也有别于小寒和大寒。它象征着气温从炎热逐渐向寒冷过渡的节气。处暑时,白天的气温依然较高,但早晚已经能感受到秋天的凉意。”古人常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时,天地万物开始凋零,农作物逐渐成熟,正是丰收的前奏。

处暑时节,暑气渐退,秋意初显,正如元稹诗云:“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此时,天渐高,云渐淡,夏季的热浪逐渐消散,天气转凉。在处暑节气,喝酸梅汤是很多地方的一种食俗。民间有云“处暑酸梅汤,火气全退光”,酸梅汤喝起来酸中带甜,口感甘爽,非常适合在处暑节气饮。桂花酸梅汤做法简单,材料有乌梅,山楂,桑葚,薄荷,甘草,陈皮,洛神花,桂花,老冰糖。作法是把所有食材洗净放入棉布滤包中封紧口,把装有材料的滤包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大火煮开,然后改成小火慢煮20分钟,使得所有材料煮透,倒出酸梅汤,加入老冰糖,再撒入桂花即成。

山楂是酸梅汤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食材,也是一味药食同源的药材,山楂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var. major N. E. Br.或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切片,干燥。性味与归经】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功能与主治】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胸痹心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焦山楂消食导滞作用增强。用于肉食积滞,泻痢不爽1。山楂是一种常见的食材和药材,在中医中广为应用。不过,在使用山楂时,需要注意一些禁忌和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山楂具有行气散瘀的作用,可刺激子宫引起子宫收缩,进食过多可能有引发流产的风险,因此孕妇应谨慎食用,以免给胎儿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在使用山楂时,需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健康状况谨慎选择。


《七夕处暑》

清 胤禛

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稿成今夕会,泪洒隅年愁。

梧叶风吹落,璇霄火正流。

将陈瓜叶宴,指影拜牵牛。

由于“秋老虎”的余温仍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徘徊,南方许多地区的平均气温依然很高。因此,外出时会感到燥热,汗流浃背,这会损伤体内的津液。再加上气随津泄,身体缺乏正气来抵御外邪,形成温燥,容易导致发热上火、口干舌燥、疲乏无力、咽喉肿痛等不适。温燥对身体的阴气伤害很大,所以初秋的调养重点在于清火、润燥、滋阴。正如“将陈瓜叶宴,指影拜牵牛”,秋季瓜果成熟,民间素有“处暑吃梨”的习俗。

梨作为“百果之宗”,性味甘凉,清热生津、润肺祛燥化痰的效果很好。据《本草纲目》记载,梨可“润肺良心、消痰降火”。秋季气候干燥,人们常感皮肤瘙痒、口鼻干燥,有时干咳少痰,每日食梨一二,可缓解秋燥,益于健康。梨肉脆多汁,酸甜可口,营养价值甚高,然梨性寒凉,故不可多食。脾胃虚寒者、发热之人不宜生食,可将梨切块煮水食用。梨果既可生食,亦可制成诸多美味,如雪梨百合枸杞汤。此汤既是经典润肺止咳的甜品,还有安神补气的功效。百合为其中的一味药材,百合为百合科植物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百合Lilium brownii F.E.Brown var. viridulum Baker或细叶百合Lilium pumilum DC.的干燥肉质鳞叶。秋季采挖,洗净,剥取鳞叶,置沸水中略烫,干燥。【性味与归经】甘,寒。归心、肺经【功能与主治】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燥咳,劳嗽咳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参考资料: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年版


供稿:海南省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服务中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及电子书

审改:林凯、张辉





版权所有:海南省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服务中心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南海大道53号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