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药品

【品诗“食”药】藏在二十四节气美食中的 中药——小寒篇

2025-08-21 16:56 来源: 【字体:  



小寒虽寒,望春则暖

愿你心中常怀热爱

不惧风霜严寒

在冬日里积蓄前进的力量


《咏廿四气诗·小寒十二月节》

·元稹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的第23个节气,每年公历的16日前后,当太阳到达黄经为285°时,我们将迎来小寒节气。今年的小寒将在15日上午1032分来临,小寒的到来,标志着一年中最为寒冷的一段时间开始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释其名曰:“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在古人看来,寒冷是一个不断积聚的过程,冷气积久而寒,却未达极点,是谓“小寒”。但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寒期间的气温往往比大寒还要低,所以民间常有“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的说法。有民谚云:“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

寒冷的天气特别容易伤阳气。中医认为,寒属极阴之气,易伤人体阳气。《黄帝内经》就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因此小寒的养生原则是保护阳气,避免寒邪侵入,固本扶元,以“防寒补肾”为主。俗语“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疼痛”就在强调此时进补的重要性,人们经历了夏暑、秋燥的消耗后,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此时合理进补既可及时补充气血,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病,身体更强壮。

小寒时节,推荐多饮滋补汤,如人参玉竹麦冬鸡汤便是上佳之选。此汤大补元气、养阴润燥、益胃生津。制作方法如下:1、将所有食材洗净,鸡肉切块焯水;2、将所有食材放入炖蛊,加入适量的水,炖煮2小时;3、出锅前加入枸杞和盐调味即可。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的干燥根和根茎。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肾经。【功能与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气血亏虚,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


《早发竹下》

·范成大

结束晨妆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叠叠山。

碧穗吹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弯。

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小寒时节,太阳直射点还在南半球,北半球的热量还处于散失的状态,白天吸收的热量还是少于夜晚释放的热量,因此北半球的气温还在持续降低。冬至之后,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持续降低,温度在一年的小寒、大寒之际降到最低。

古人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二候鹊始巢,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三候雉始鸲,“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寒冬腊月,此时大地冰封,万物蛰伏,正是养精蓄锐的好时机。在这样寒冷的时节里,来一杯温热的生姜红枣黄芪茶,无疑是一种温暖又养生的选择。此茶不仅可以暖身驱寒,预防感冒,又能起到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制作方法如下:1、将所有食材洗净;2、将红枣去核后切成小块,生姜切成薄片;3、切好的红枣、姜片和黄芪一同放入茶壶或养生壶中;4加入适量的水(一般1000-1500毫升为宜);5、煮开后转小火继续煮15-20分钟,让食材的营养成分充分释放;6、依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冰糖,即可食用。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根头,晒干。【性味与归经】甘,微温。归肺、脾经。【功能与主治】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参考资料: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0年版


供稿:海南省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服务中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及电子书

审改:林凯、张辉




版权所有:海南省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服务中心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南海大道53号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