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海南省药物警戒中心科普宣传

春节期间聚餐多,解酒药到底靠不靠谱?

来源:发布时间:2024-02-07 22:00

新春佳节难得相聚,亲朋好友难免喝点美酒助兴,但有些人一罐啤酒下肚就脸红头晕,无法尽享节日欢乐气氛,是不是可以喝点解酒药提高一下战斗力呢?

酒精的体内代谢之旅

    想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从酒精的代谢来说起了。

    酒精进入消化道以后,约10%会在胃被代谢掉,约90%的酒精需在肝脏中代谢。肝脏代谢酒精主要有以下3个步骤:

1.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将酒精转化成乙醛;

2.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将乙醛转化为乙酸;

3.通过三羧酸循环的生化反应,将乙酸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排泄出体外。

(图片来源:腾讯医典)

   “酒神们”因为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数量较多,酒精代谢的速度快,所以可以做到“千杯不醉”。而那些一喝酒就脸红、头晕的“小白”主要是因为缺乏乙醛脱氢酶,导致乙醛堆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产生脸红、心悸、恶心等不适反应,更关键的是乙醛 是一级致癌物,这类人长期喝酒很容易诱发癌症。乙醛脱氢酶的多少与活性是直接影响酒精代谢的关键因素,但中国人里,偏偏约40-50%的人都天生缺乏乙醛脱氢酶!自查一下,一喝酒就脸红,就是天生缺少乙醛脱氢酶的同志了。

                       解酒药靠不靠谱?

    1.中药类:市面上流通着不少解酒药,成分大多是一些植物提取物或药食两用的原料,如姜黄、牡蛎提取物、栀子、枸杞、丹参、茯苓、大麦嫩苗、甲壳素等。

(购物网站截图)

    以葛根为代表,大量临床证明,葛根确实能解酒,醒酒,对酒精肝损伤有保护作用。葛根在酒前服用,可提前在肠胃形成保护膜,保护肝、胃。酒中服用,可促进血液循环,保护肝、肾和心脑血管系统。酒后服用,可缓解因酒精引起的头疼、眩晕、恶心等不适症状,减轻醉酒程度。葛根纵有千种好,但它不直接参与酒精代谢,也不可能降低血液中酒精的总量

    2.维生素类:坊间传说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等可以用于解酒,服用这些维生素能够加快体内代谢,有助于肝脏代谢酒精,但仅可以起到辅助效果

(购物网站截图)

   3.解酒药中的利尿剂和兴奋剂:部分“解酒药”添加了玉米须、茯苓等利尿成分和兴奋剂,服用后会感觉清醒、亢奋、食欲大开,会让使用者以为在“解酒”。实际上,体内的酒精、乙醛会在尚未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时,过早地进入肾脏,使酒精毒素在肾脏大量堆积,明显增加肾脏的负担,还会造成人体水液流失、营养物质流失,破坏人体内环境的平衡等。

    4.酒精解除剂:有商家声称卡马西平(肝药酶诱导剂)、酮康唑(肝药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能加速酒精代谢,看似短期内有一定效果,但是药三分毒,上述药品易使肝脏产生不可逆的损伤;纳洛酮(阿片类药物过量的解毒剂)能解除酒精的中枢抑制、缩短昏迷时间,但无法加速乙醛的“解毒”过程,且是处方药,要听从医嘱使用,还可能导致躁狂症!

(购物网站截图)

    5.乙醛脱氢酶激活剂:前面说了乙醛脱氢酶是酒精代谢的关键因素,美他多辛(乙醛脱氢酶激活剂),可拮抗急、慢性酒精中毒引起的乙醇脱氢酶活性下降,加速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乙醛和酮体经尿液排泄。但美他多辛属于处方药,只用于酒精性肝病的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凭处方购买使用,而且,美他多辛可能会引起周围神经疾病!总而言之,“解酒药”确实能对“醉酒”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妄想通过服用“解酒药”就变成“千杯不倒”,那是黄粱美梦,且长期、大量胡乱服用这些“解酒药”容易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喝酒前的保护工作

    佳节团聚共品美酒,喝的是情意,不是酒量,朋友们要量力而行哦!这有几个不伤身体的物理防护小技巧,喝酒前食用即可生效,拿去不谢。

    1.给胃部贴上保护膜——牛奶、酸奶、鸡蛋、含油量高的肉类(保护胃黏膜,减少酒精进入血液)

    2.吃几个抗氧化水果——橘子、橙子(保护肝脏)

    3.吃一点促进排毒食品——豆腐、豆皮等豆类食品(含有半胱氨酸能解乙醛毒)

    最后提醒大家,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祝大家新年快乐!




主办:海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承办单位:海南省药物警戒中心

电话:0898—66833811 传真:0898-66833823 电子邮箱:hnadr@hainan.gov.cn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南海大道53号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