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开始了,今年的三伏天又是“加长版”,长达40天。
所谓三伏,指的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大约在每年公历的7月中旬到8月中下旬,处于小暑和处暑节气之间,高温持续,要警防中暑。
一、中暑的症状
1.轻度
体温开始升高,头晕、耳鸣、多汗、四肢酸软无力、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2.中度
体温上升至38℃-40℃,出现面色潮红、胸闷、干呕、呼吸困难、大量出汗、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等症状。
3.重度
体温达到40℃以上,并伴随昏迷及肌肉痉挛等症状。
二、发现中暑如何处理
1.轻中度中暑的处理方法
立即将中暑者转移至阴凉安静的地方休息,及时补充清凉含盐饮料,可以饮用含有氯化钠的运动饮料或医用口服补液饮料。
2.重症中暑的处理方法
重症中暑可能危及生命,在试图给患者降温的同时,周围其他人应帮忙拨打急救电话。
将患者移到阴凉的地方。
无论使用何种方法,迅速给患者降温。如将患者浸泡在浴缸的凉水里;将患者放在凉水淋浴下;用浇花的凉水喷洒在患者身上;用凉水擦拭患者的身体;凉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腋下及大腿根部;天气干燥时,将患者裹在凉水浸湿的单子或衣物里用风扇猛吹。
监测患者的体温,帮助患者降温至38℃
热射病患者的肌肉可能发生不自主的抽搐。遇到这种情况时,要避免患者伤害到自己。不要在患者的嘴里放任何东西,不要试图给患者喂水。如果患者发生呕吐,可翻转患者的身体使其侧躺,以确保其呼吸道通畅。
三、中暑用药指导
缓解中暑的常用药物有人丹、十滴水、清热祛湿颗粒、金银花口服液、风油精、藿香正气等。使用药物时要注意禁忌人群,对症治疗,不可随意乱用。
1.人丹
清暑开窍,用于伤暑引起的恶心、胸闷、头昏等症状。一次10~20粒,含化或用温开水送服。
禁忌:服用人丹期间,不宜服用滋补性中药。儿童、孕妇、年老体虚者及冠心病、糖尿病等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2.十滴水
清暑散寒,适用于中暑所致的头昏、恶心、呕吐、胸闷、腹泻等症状。通常一次2~5mL,口服。
禁忌:十滴水中的樟脑成分对孕妇和胎儿有害,要慎用。
3.风油精
风油精对中暑无效,但有一定的缓解症状作用,需要时可适量涂于太阳穴以缓解暑热引起的头痛、头昏。
禁忌:风油精中的樟脑等成分影响胎儿和新生儿安全,故孕妇和婴儿禁用。皮肤有烫伤、损伤、溃疡,或外擦后出现皮疹、瘙痒者应及时停用。
注意:
藿香正气水、十滴水酊剂内含有酒精,酒精过敏者慎用。
1.用药期间不建议在短期内服用头孢类药、硝基咪唑类等药物,以防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2.不宜与中枢抑制神经系统抑制剂合用,如利培酮、苯海索、氯氮平、米氮平、鲁拉西酮等精神类药物,可能出现过度镇静、运动功能损伤。
3.不宜与降糖、降压药合用,可能导致低血压及低血压反应。
4.服药期间不得驾车驾驶机、车、船、从事高科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
如发生以上危急情况应及时就医,遵从医嘱进行抢救措施。
四、三伏天如何正确防暑
1.调节饮食
夏季气温高,排汗量大,需及时补充水分,但注意不要一次补充大量水(大于500ml)。建议先喝一两杯水,隔半小时再喝,同时不宜贪凉喝过多冰水。避免饮引用含酒精、咖啡因及含糖量高的饮品,少食多餐,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2.减少室外高温暴露
高温时段(中午12点到14点)尽量避免外出作业、活动。注意防晒,穿着轻便透气的衣服,并使用防晒用品。如需外出,应减少剧烈活动并注意及时休息,避免过度的体力消耗。
3.注意运动
减少室外剧烈运动,游泳、慢跑更适宜。运动期间要关注体温变化,如出现心动过速、头晕、腿软、肌肉酸痛僵硬等,应停止运动,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加速散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