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海南省药物警戒中心科普宣传

“中药知多少”科普系列(六)—黄芪

来源:发布时间:2025-01-24 10:05


在中医药的璀璨星河中,黄芪以其卓越的药用价值和广泛的临床应用,被誉为“补药之长”。从古代的《神农本草经》到现代的医学研究,黄芪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将从性味归经、功效与主治、配伍应用、用法用量以及副作用与禁忌等方面,深入了解这一传统良药。

一、性味归经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经。其甘温之性使其能够补气升阳,温煦脏腑,而归肺脾二经则决定了其在补益脾气、益肺固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功效与主治

黄芪具有多种显著的功效与主治作用:

  • 补气升阳:黄芪甘温,入脾经,为补益脾气之要药。可用于治疗脾气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症状,可单用熬膏服,或与人参、白术等补气健脾药同用。

  • 利水消肿:黄芪具有利尿消肿的功效,是气虚水肿之要药。可治疗脾虚水湿失运、浮肿尿少者,常与白术、茯苓等健脾利水药同用。

  • 生津养血:黄芪具有养血之功,且通过补气又有助于生血,常用于治疗血虚或气血两虚、面色萎黄、神倦脉虚等症状,常与当归同用。

  • 固表止汗:适用于表虚自汗,能够增强机体的防御功能,减少汗出。

  • 托毒生肌:可用于治疗疮疡难溃、久溃不敛等情况,促进疮口愈合。

三、配伍应用

黄芪配山药:主治糖尿病。黄芪长于补脾益气升阳,利水消肿;山药长于补脾养阴生津,益肾固精。二药配伍,一阴一阳,阴阳互补,具有健脾补肾,益气生津之功。

黄芪配当归: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胎动不安以及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症状。当归补血活血,黄芪补气升阳,二药合用,气血双补,相得益彰。

黄芪配白术:主治表虚自汗、小便不利、肢体浮肿。二药均为补气药,黄芪长于补脾肺之气而固表,白术长于健脾补中而止汗,相须配伍,既增加健脾燥湿利水之功,又有补肺益气固表之效。

黄芪配桂枝:主治感冒头痛、神疲乏力,肢体肌肤麻木不仁,或痹证,或痛经,或水肿,疮疡久不消散,或溃后久不收口。黄芪善补气固表,行水消肿。桂枝善发汗解表、温通经脉,化气行水。二药配伍,互补为用,黄芪实卫气而表邪易解,桂枝之温,黄芪之行,则气化而水饮易消。

四、用法用量

黄芪的用法用量需根据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而定。一般而言,黄芪的常用剂量为9-30克,水煎服。在使用过程中,应遵循医嘱,避免过量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五、副作用与禁忌

尽管黄芪具有诸多益处,但使用时也需注意其副作用与禁忌。

副作用:

1.上火:黄芪性温,长期大量服用可能导致上火,出现咽喉肿痛、口干舌燥、大便干燥等症状。若患者本身有湿热症状,服用后可能会加重病情。

2.腹胀气:黄芪补气固表,正常人过量应用可导致腹胀气、排气过多等症状。

3.过敏:部分人群可能对黄芪过敏,出现皮疹、湿疹等过敏症状,严重者甚至引发呼吸道过敏。

禁忌:

1.人群禁忌:黄芪可以助长体内的湿邪,湿邪体质的患者服用后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此外,阴虚火旺、实热患者以及疮疡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者均不宜使用黄芪。

2.饮食禁忌:在服用黄芪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芥末等,以免影响药物效果。同时,还需避免食用油腻性食物,如红烧肉、炸鸡等。

3.药物禁忌:黄芪与其他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在使用时应咨询专业医师,避免不当配伍。

最后,提醒一下大家,所有中药材在使用时均需充分了解其性味归经、功效与主治、配伍应用等知识,并严格遵循用法用量及禁忌,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建议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主办:海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承办单位:海南省药物警戒中心

电话:0898—66833811 传真:0898-66833823 电子邮箱:hnadr@hainan.gov.cn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南海大道53号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