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海南省药物警戒中心科普宣传

“中药知多少”科普系列(八)—荆芥

来源:发布时间:2025-03-27 19:15


在中医药的宏大宝库中,荆芥是一味极为常见的药材,无论是药房的药柜,还是传统药膳的配方,都少不了它的参与。然而,尽管人们常提及和使用荆芥,但对其真正的药性、功效以及背后的科学原理,却鲜有人能够深入了解。今天,我们再次踏上探索之旅,带领大家全方位、深层次地剖析这味神奇的中药——荆芥。

    一、性味归经

荆芥味辛,性微温,归肺、肝经。其辛散之性能够行气活血,微温之性能温经散寒,主要作用于肺经和肝经,具有解表散风、理血等功效。

    二、功效与主治

荆芥具有解表散风、透疹、消疮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感冒风寒或风热表证,能缓解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等症状;对于麻疹初期透发不畅,有促进疹子透发的作用;对于疮疡初起,能发挥祛风解表、透散邪气的作用,帮助消散疮疡。此外,炒炭后的荆芥具有止血作用,可用于治疗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等症状。

其含有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右旋薄荷酮、消旋薄荷酮和少量右旋柠檬烯。这些成分赋予荆芥辛散气香的特性,有助于其发挥解表散风、透疹等功效。

此外,这些成分还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等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细菌生长繁殖,清除自由基,从而在治疗多种炎症性疾病和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中发挥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三、配伍应用

1.荆芥配防风

配伍特点:荆芥与防风相配,能增强祛风解表的功效。荆芥辛温,偏入血分,发汗力强;防风辛甘微温,偏入气分,升浮走表散风寒,二者相须为用,祛风力强。

功效应用:祛风解表,宣散风邪。可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等表证,也可用于风寒湿痹证及荨麻疹等。

2.荆芥配薄荷

配伍特点:荆芥辛温,祛风力胜,偏入血分;薄荷辛凉,疏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偏入气分。二者配伍,一气一血,可增强解表发汗之效。

功效应用:祛风散热,解表发汗。适用于风热感冒,症见发热恶寒、目赤咽痛等,也可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等情况,促进麻疹透发。

3.荆芥配僵蚕

配伍特点:僵蚕具有疏散风热、化痰散结的功效,配伍荆芥的辛香解散之力,能更好地发挥祛风解表的作用,且僵蚕的上升之力可助荆芥上达头面。

功效应用:祛风解表。可用于治疗感冒风热诸证,如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涕、咽痒咳嗽等,又因其有消风清热之功,能治风疹瘙痒。此外,对于湿盛带下等证,用之亦效。

四、用法用量

荆芥内服时,煎汤一般用量为4.59;也可入丸、散剂使用。外用时,可将荆芥捣敷、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患处。需要注意的是,荆芥的用量应根据具体病情、患者年龄、体质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遵循医嘱使用更为安全有效。

五、副作用与禁忌

荆芥虽有诸多功效,但在使用过程中也需注意一些副作用与禁忌事项:

副作用:部分人服用荆芥后可能会出现轻微的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等,一般停药后症状可自行缓解。此外,荆芥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等,若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禁忌表虚自汗、阴虚面赤者应禁用荆芥,以免加重病情;在饮食方面,服用荆芥期间应忌食鱼、驴肉等,以免影响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总之,荆芥作为一味常用的中药材,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但只有正确、合理地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其药效,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主办:海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承办单位:海南省药物警戒中心

电话:0898—66833811 传真:0898-66833823 电子邮箱:hnadr@hainan.gov.cn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南海大道53号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