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大暑,岛内高温湿热与空调干燥交替,正适宜养阴生津。本期“中药知多少”聚焦这味“润肺小仙草”—麦冬的安全用药要点,帮助公众科学防风险、安心享清凉。
一、性味归经
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传统认为其“甘润苦泄、寒而不凝”,长于养阴生津,尤对肺、胃、心三脏阴伤最为合拍。
二、功效与主治
1.养阴润肺:用于干咳少痰、咽喉干痛。
2.益胃生津:治胃阴不足之口干舌燥、呕逆。
3.清心除烦:对心阴亏虚所致虚烦失眠、心悸有良效。
4.润肠通便:阴虚肠燥型便秘常配伍应用。
三、配伍应用
(一)经典配伍
1.麦冬+北沙参+玉竹+冬桑叶等(沙参麦冬汤):主治燥伤肺胃阴分,咽干口渴,或热,或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全方“清而不寒,润而不腻”,为温病学派甘寒养阴代表方之一。
2.麦冬+玄参+生地:滋阴清热,用于温病后期津伤口渴。
(二)现代新用
麦冬+铁皮石斛+罗汉果:海南特色代茶饮,用于放疗后咽干。
四、用法用量
煎服6-12克;鲜品可增至15-30克。若代茶饮,每次3-5克以80℃左右热水浸泡10分钟即可。入膳宜后下,避免久煮破坏多糖与皂苷。
五、副作用与禁忌
(一)副作用
1.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胃胀、腹痛或腹泻,多见于大剂量(>15g/日)或脾胃虚寒者。
2.过敏反应:个别患者出现皮肤红斑、瘙痒、心慌、烦躁,极罕见呼吸困难。
3.寒凉加重:长期或过量服用可致眩晕、畏寒、食欲减退、大便稀溏。
(二)禁忌
1.绝对禁忌
对麦冬或同属植物有过敏史者。
2.证候禁忌
(1)脾胃虚寒、寒湿泄泻、痰饮咳喘、风寒感冒咳嗽者禁用。
(2)月经期、产后恶露未净者慎用,以免寒凝血瘀。
3.人群禁忌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14岁以下儿童,需医师辨证后处方使用。
4.药物相互作用禁忌
慎与强心苷类(地高辛、西地兰)及华法林并用,可能增加毒性或出血风险。
5.饮食配伍禁忌
忌与木耳、鲫鱼同食,易致肠胃不适;服药期间禁辛辣、油腻,以免助湿碍胃。
麦冬并非普通食品,其使用需遵循中医辨证、剂量与配伍规范,以降低潜在用药风险。“是药三分毒”,如需长期或大剂量使用麦冬,务必先咨询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