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海南省药物警戒中心科普宣传

2025年“海南省药品安全宣传周”—安全用药:警惕5大误区,牢记5项原则

来源:发布时间:2025-09-01 09:05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等。它是守护健康的 “武器”,能帮助我们对抗疾病、缓解不适。但如果使用不当,这把 “武器” 也可能变成危害健康的 “隐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日常用药的那些“误区”,帮助你避开误区,保障用药安全,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一、警惕!这些常见用药误区正在“伤”你

误区1:进口药、贵药效果更好

不少人认为 “价格高的药就是好药”、“进口药比国产药疗效强”,买药时盲目追求高价或进口产品。实际上,药品的疗效取决于是否 “对症”,而非价格或产地。无论是进口药品还是国产药品都需要经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严格审批,符合我国上市标准;药品的价格与研制过程的花费、生产销售的成本、上市时间等诸多因素有关,药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与药理作用、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药品质量、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因此,进口药、贵药不一定是更加安全有效的药品,要对症用药,不盲目选择进口药、贵药。

误区2:药品说明书里列举不良反应越少的药越安全

在购买药品时,部分人会刻意选择说明书中 “不良反应” 一栏内容少的药品,觉得“列得少就是副作用小、更安全”,甚至认为“没列不良反应的药就是完全没风险”。药品不良反应就是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药品说明书里列举的不良反应不代表该药只有这些不良反应,对于药品的安全性监测和研究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当累积了一定量的新的不良反应数据证据,企业或者国家相关部门就会对药品说明书进行修订更新。是否好药要看其获益风险比,换言之,好药就是使用了药品获得的好处比承担的用药风险要大。所以,药品说明书里列举的不良反应多与少并不能作为判断是否为好药的标准,服药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不良反应,服药后密切观察,出现不适尽早就医 。

误区3:多种药 “叠加” 用,好得更快

在感冒发烧、咳嗽咽痛时,有的人会同时服用多种 “功效相似” 的药,比如两种感冒药 +一种退烧药+一种中成药,觉得 “多药齐上,好得更快”。但一些药物存在成分重叠,比如复方感冒药中常含有对乙酰氨基酚(退烧成分),若再叠加服用单独的退烧药,会导致该成分用药过量,加重肝肾负担;部分中成药与西药联用还可能发生相互作用,比如含有麻黄碱的中成药与含伪麻黄碱的西药感冒药同服,可能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问题。建议用药前核对所有药物成分避免叠加过量,联合用药(尤其中西药)前咨询医生或药师,用药时若出现不适立即停药就医。

误区4:不遵医嘱,擅自根据病症加减剂量

吃了两天药不难受了,剩下的药不用吃了”“吃了药没效果,多吃点肯定能好”,这两种做法在生活中极为常见,却危害极大。症状缓解不代表病情痊愈,擅自停药可能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如精神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等,突然停药可能引发头晕、恶心、情绪波动等撤药反应,甚至导致病情恶化;而随意加量会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如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等。因此,服药时务必谨遵医嘱,切勿擅自调整剂量。

误区5:中药、保健品无副作用

把中药天然”等同于“无害”、保健品“温和”等同于“无风险”,是典型的认知误区。

  • 中药也是药,是药三分毒,若不对症、过量服用或长期使用,像含乌头碱的附子、乌头类药材,可能引发心律失常等严重毒性反应,与西药联用也可能产生相互作用;

  • 保健品不是药品,不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如果保健品宣称疗效好,能治愈某种疾病,存在虚假宣传的嫌疑,不宜轻信。而有些保健品可能存在非法添加西药成分(如降糖、降压成分)或含刺激性成分的问题,刚开始服用的确有一定疗效,但长期服用易导致成分过量、损伤肝肾,更有甚者因依赖保健品而延误正规疾病治疗,加剧健康风险。

  • 二者均需在专业指导下合理使用,不可盲目服用。

二、牢记!五项安全用药原则

原则1:用药前 “三核对”,避免拿错、用错

用药前一定要做“三核对”:一核对药品名称,避免因名称相似而拿错药;二核对适应症,确认对症用药,避免超适应症用药;三核对有效期,确保药品在有效期内,且外观无异常。

原则2:遵医嘱或说明书,不擅自调整

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都要严格遵循医生指导或药品说明书用药,不得擅自调整剂量、用法、用药频率、疗程等。若对用药方法有疑问,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千万不要凭“感觉” 调整。

原则3:不随意联用药物,警惕相互作用

应尽量减少联合用药,需要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因为药物之间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而导致药效降低(如抗生素与益生菌同服,会杀死益生菌)或毒副作用增加(如感冒药与镇静药同服,会加重嗜睡,影响驾驶)。

原则4:特殊人群用药 “格外小心”

老人、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用药时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药物并确定剂量。

  • 儿童优先选用滴剂等专用剂型,需按年龄或体重精准计算剂量,不可将成人药物减量替代

  • 老人因肝肾功能减退,需适当降低用药剂量,同时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具有肾毒性的药物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需遵循孕期用药安全分级原则,避开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或影响婴儿健康的药物

  • 肝肾功能不全者应选择对肝肾损伤较小的药物,并定期复查肝肾功能,根据结果调整用药剂量。

原则5:看清说明书安全提示信息,避免不良反应

  • 用药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咨询专业人士以了解药品常见不良反应

  • 用药后若出现不良反应,需及时询问医师或药师,情况严重时要停药并采取干预措施

  • 药品说明书中的注意事项对用药安全起到非常重要的提示作用,比如盐酸西替利嗪因可能引发困倦、嗜睡等,司机、操作机器或高空作业人员慎用。




主办:海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承办单位:海南省药物警戒中心

电话:0898—66833811 传真:0898-66833823 电子邮箱:hnadr@hainan.gov.cn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南海大道53号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