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以“新蓝碳、新机遇、新挑战”为主题的2025海南蓝碳论坛在海南陵水盛大开幕。此次论坛汇聚了来自国内及挪威、巴西、印度尼西亚等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与行业代表,共同聚焦蓝碳发展新趋势,持续推进蓝碳国际交流与务实合作。
作为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蓝碳增汇技术、标准及应用”分论坛于7月19日成功举办,这是海南蓝碳论坛首次设立标准化专题分论坛,旨在搭建国际化交流平台,深入探讨蓝碳技术、标准及应用路径。
海南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黄鹏出席分论坛并致辞,与来自全球的政府代表、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及国际组织伙伴共商蓝碳标准发展大计。他指出,蓝碳作为海洋生态系统固碳增汇的核心载体,是应对气候变化的“蓝色希望”。而技术标准在蓝碳发展中至关重要,其不仅是碳储量核算的“标尺”,更是跨国合作的“桥梁”与规范发展的“指南”。
立足国家“双碳”目标,海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海洋碳汇规则制定中占得先机”的要求,在蓝碳技术标准领域成绩斐然。海南构建“本土体系”,通过印发建设方案、筹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地方标准等举措夯实基础;积极参与“国家治理”,推动红树林等管理经验融入国家标准研制;大力推动“多方协同”,依托东寨港等保护区实施生态修复,已修复红树林7.8万亩,珍稀鸟类数量创新高。
针对当前蓝碳技术标准面临的生态系统碳汇机制差异体现、协同核算规范等难题,黄鹏提出三点倡议:一是共筑标准共识,形成兼顾区域特点且相互衔接的国际标准体系,促进各国在蓝碳标准制定上达成更多共识,推动全球蓝碳标准协同发展;二是共享实践经验,促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验双向流动,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共同提升蓝碳发展水平;三是共推成果落地,将学术观点转化为联合制定技术指南、推动标准互认等具体行动,加速蓝碳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与国际合作成果。
国际标准化组织温室气体与气候标准化分委员会主席伯努瓦・德斯福尔热(BenoitDesforges)出席分论坛并致辞。论坛分为两个部分,在蓝碳增汇技术环节,来自印度尼西亚、巴拿马等国家有关专家及浙江大学、自然资源部南海发展研究院等国内机构的专家,围绕红树林生态修复碳汇评估、人为上升流碳封存、海草床修复等前沿技术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在标准及国际路径环节,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等单位的学者,就大型海藻碳汇评估、蓝碳生态系统调查监测国际标准化等内容进行广泛交流。与会专家分享了从科学到标准推动海洋碳治理路径探索,为蓝碳技术、标准的完善与国际合作提供了多元视角,助力海南在蓝碳国际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海南省市场监管局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持续深化蓝碳技术标准探索,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国际蓝碳标准制定,为全球蓝碳事业发展贡献海南力量,在国际蓝碳舞台上展现中国担当。
主办单位: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联系地址:海口市美兰区海府路59号
琼ICP备19003262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64
公安备案号:46010802000475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0898-12315(省局消费咨询)
海南商事登记咨询电话:4007965656
登记注册办事窗口:海口市美兰区五指山南路3号省政务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