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鱼,又称“河鲀鱼”、“龟鱼”、“鸡抱”、“气泡鱼”、“气鼓鱼”等,大部分生活在海中,但在淡水及海、淡水汇合处也可发现。一般体长在10~30cm左右,大的可达63cm以上。全体椭圆形,前部钝圆,尾部渐细。吻短,圆钝;口小,端位,横裂。上下颌各具有2个板状门齿,中缝明显。唇发达,下唇两端向上弯曲在上唇的外侧。眼小,鳃孔小,为一弧形裂缝,位于胸鳍的前方,体表密生小刺。背鳍位置很后,与臀鳍相对;无腹鳍;尾鳍后端平截。体背灰褐,体侧稍带黄褐,腹面白色;体背、侧面的斑纹随种类不同而各异。河豚鱼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其含有的河鲀毒素,食用后可产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全身无力等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潜伏期为0.5~3小时。河豚鱼中毒极易导致中毒人员的神经麻痹,进而心跳、呼吸停止而死亡,现在尚无特效的解毒药和治疗方法,中毒死亡率比较高。在全国各地(尤其是沿海地区)因食用河豚鱼引起的食物中毒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国家早已明令禁止经营河豚鱼。
为保护公众身体健康,避免发生误食河豚鱼导致的中毒事件,在此提示如下:
一、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河豚鱼。
二、广大群众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河豚鱼及其毒性的认识,不购买、不自行捕捞和食用河豚鱼。误食后,如发生口唇、手指麻木等类似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的,应当立即就医。
三、若发现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采购、加工和销售河豚鱼的,请及时拨打投诉举报电话12331。
海南省常见有毒河豚种类
河豚鱼在我国有几十个品种,其形状、颜色各不相同,我省常见的主要有以下4种:
(一)虫纹东方鲀
鉴别特征:背腹面均光滑无棘,体背面灰褐色,具虫纹状白色花纹,胸 斑小,其周围白色花斑状,体侧下方具一黄色纵带。全长30厘米左右,小型种。毒性:筋肉、皮、精巢均有毒。
(二)横纹东方鲀
鉴别特征:背腹及体侧密布细小棘,体背深褐色,具多条细浅色横带,体侧下方具一黄色纵带。全长25厘米,中小型种。毒性:筋肉、皮、精巢均有毒。
(三)铅点东方鲀
鉴别特征:背腹面均具弱小棘,体背黄褐色,具浅色小斑点,5—6条深褐色横带,体侧下方具一条黄色纵带。全长25厘米,小型种。毒性:筋肉、皮、精巢均有毒。
(四)月腹刺鲀
鉴别特征:全背部及腹部面具强小棘,体背褐绿色,尾鳍灰褐色或黄色,月牙形。全长达50厘米,中型种。毒性:筋肉、皮、精巢均有毒。
主办单位: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联系地址:海口市美兰区海府路59号
琼ICP备19003262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64
公安备案号:46010802000475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0898-12315(省局消费咨询)
海南商事登记咨询电话:4007965656
登记注册办事窗口:海口市美兰区五指山南路3号省政务服务中心